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,冷战气息浓厚,计算机在人们眼中只是冰冷、庞大的存在,被视为冷战军事竞赛的工具之一。那时,计算机主要服务于军事和科研,普通百姓难得一见。它们体积庞大,占用空间多,运行时散发热量,发出嗡嗡声,让人感觉与日常生活相隔甚远。计算机成为神秘又冰冷的象征,与人们的日常联系极少。
90年代,互联网时代到来,计算机的形象经历了巨大转变。它不再孤立,变成了一个连接全球的、类似数字乌托邦的协同体。人们通过网络,能与全球各地的人交流、分享信息,仿佛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平行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,社交和生活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。
斯图尔特·布兰德是先驱者中的关键人物。在1968至1998年,他活跃于旧金山湾区。他及同伴在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和硅谷科技区之间搭建了桥梁。他们以独到的见解和行动,促进了计算机形象的转变,将原本各自为政的两个群体联合起来,共同塑造了计算机的未来。
《全球概览》自1968年问世,历经1972年,间或仍有出版。这本杂志在那个时代被誉为购物指南,涵盖了从服饰到书籍、工具等各式产品。乔布斯曾言,它塑造了一代人的观念,与那时的谷歌相媲美。这充分说明了《全球概览》在传播知识、提供信息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,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。
“全球电子链接”WELL打破了地域界限,将众人紧密相连,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群。《连线》杂志不仅展示了科技产品,还传播了科技文化及思想。它为反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科技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,让计算机科技更加深入人心,促进了计算机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斯图尔特等人的远见卓识使得计算机形象得以改变。在反主流文化者和科技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,计算机呈现出新的面貌。它变成了人们解放自我的工具,通过网络,人们得以更自由地发表意见。此外,它还形成了虚拟社区,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。计算机还促使人们勇敢地开拓社会新领域,比如电子商务和在线教育等,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各位读者,对计算机未来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,你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同时,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apeer.com/html/tiyuwenda/9791.html